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济 > 外汇 > 文章 当前位置: 外汇 > 文章

王春英:国际收支有望在中长期内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时间:2019-07-09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来源:《中国外汇》2019年第7期

  作者:王春英 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兼国际收支司司长

  日益稳固的经济基本面和不断提升的风险防范能力,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关键。国际收支有望在中长期内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近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涉外经济蓬勃发展,国际贸易、跨境投融资规模升至世界前列,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基本平衡,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收支交易实现了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巨大飞跃

  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最早为1982年)显示,1982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04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位居20多位;之后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近20年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5%;2001年至2008年,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年均增速达26%;2009年至2018年,对外贸易在波动中逐步趋稳,年均增长8%。2017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64万亿美元,处于全球第二位,2018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进一步升至5.20万亿美元。

  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近40年来,跨境直接投资先行先试,债券投资和贷款逐渐放开,证券投资随着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引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渠道不断丰富,各类跨境投融资活动日益频繁。以直接投资为例: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上世纪80年代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为年均净流入二三十亿美元,到90年代升至每年几百亿美元,2005年开始进入千亿美元,中国逐步成为全球资本青睐的重要市场;对外直接投资在2005年之前年均不足百亿美元,2014年突破千亿美元,体现了国内企业实力的增强和全球化布局的需要。国际投资头寸表显示,自2004年有数据统计以来,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年均增长16%,2018年年末规模合计12.5万亿美元。从国际比较看,2018年9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在全球排第8位,并且是全球第三大净债权国。

  国内经济结构和对外经济格局逐步优化,国际收支在经历长期“双顺差”后趋向基本平衡

  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发展态势,之后长期处于基本平衡的合理区间。1982年至1993年,我国经常账户差额有所波动,个别年份出现逆差。从1994年起,经常账户开始了持续顺差局面。其中,1994年至2007年,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由1%左右提升至9.9%,外向型经济特征凸显,并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2008年后,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稳步下降,到2018年为0.4%,已连续多年处于基本平衡的合理区间。当前我国经常账户收支基本平衡体现了国内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也是对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贡献。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进展,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升。目前,最终消费支出已经连续5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增加和升级。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消费升级的快速上升期,大家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出境旅游和留学的需求均有所增加。

  跨境资本由持续净流入转向双向流动。在1994年经常账户开启长期顺差局面后,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也出现了长达二十年左右的顺差。“双顺差”一度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标志性特征。在此情况下,外汇储备余额持续攀升,最高接近4万亿美元。2014年以来,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持续了近三年的逆差,2017年和2018年转为顺差;同期,外汇储备也从2014年的历史高点回落,直到2017年和2018年开始逐步企稳。上述调整也引起了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2018年年末,对外资产中储备资产占比为43%,较2013年年末下降22个百分点;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占比分别上升15个、2个和4个百分点,体现了对外资产的分散化持有与运用。同时,2018年年末,对外负债中的证券投资占比较2013年年末上升了7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占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国内资本市场开放的成果有所显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国际收支经受住了三次较显著的外部冲击考验

  近40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保持总体稳健。历史上,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对我国国际收支形成的冲击主要有三次。一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当年,我国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出现了63亿美元的小幅逆差,但由于经常账户顺差较高,外汇储备实现了稳中略升。二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欧美债务危机。此期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三是2014年至2016年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其时,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的问题,我国外汇储备下降较多,但国际收支支付和外债偿还能力依然较强、风险可控。

  日益稳固的经济基本面和不断提升的风险防范能力,是应对外部冲击的关键。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产业结构比较完整,为应对外部冲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其次,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合理,抗风险能力较强: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在1982年—2013年储备上升时期,贡献了63%的因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增加额,2014年以来,还起到了对冲资本外流的作用;外汇储备充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已是全球第二位,2006年起超过日本位居首位,使得我国储备支付进口、外债等相关警戒指标处于安全范围内。最后,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完善,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经验逐步积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效果明显。

  展望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将继续提升;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也会进一步拓展,使我国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鉴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国际收支有望在中长期内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郭建


上一篇:今夜两大重磅考验 欧元多头有意外的收获?

下一篇:英镑于通道内走势艰困 亟待欧盟峰会传出脱欧新进展

推荐阅读
合作网站 | 联系《发讯网》 | 关于《发讯网》
法律顾问:北京霆盛律师事务所 主任:贾霆  |   QQ:443594666  |  地址:WWW.188.FYI  |  电话:微信:faxunwcom  |